長征:人民是力量源泉和勝利保證
——重走長征路后來人與104歲老紅軍秦華禮的對話
秦華禮,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縣,1932年參加紅軍,長征中3過雪山草地。曾擔任紅四軍軍部無線電臺臺長。1958年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黨委書記、院長,1983年離休。今年9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《開學第一課》第3堂課“百折不撓”中講述長征故事。練紅寧,1966年出生,1985年參軍,2006年轉業(yè)至南京市雙擁辦。兩次重走長征路,著有《一位現(xiàn)役軍人的長征》《不懈長征》等書籍。
長征,是一首英勇頑強的英雄史詩,是一部雄渾激越、起伏跌宕的不朽樂章。細細品讀,用心聆聽,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悟,或震撼心靈,或蕩氣回腸。
對于老紅軍秦華禮來說,他的長征是一次百折不撓的行程:一路上,他和戰(zhàn)友邊打邊學、邊走邊學,在“移動的通信學?!睂W習無線電技術,在戰(zhàn)斗考驗中百煉成鋼。
而對于重走長征路后來人練紅寧來說,他的長征路則是一場追尋。從一名現(xiàn)役軍人到地方雙擁工作者,他對長征的關注,更多地集中在對長征勝利原因的探尋上。在那樣殘酷的環(huán)境和艱苦的條件下,為什么蘇區(qū)的人民群眾能夠義無反顧地跟隨共產黨赴湯蹈火踏征程?長征沿途,群眾原本對紅軍并無了解,甚至因國民黨的宣傳存有懷疑、恐慌和排斥,是什么讓他們在紅軍經過的短短時間里完成態(tài)度的轉變,甚至不惜舍身保護紅軍? 9月8日,秦老在北京完成《開學第一課》節(jié)目錄制回到南京后,在其家中,兩代人進行了一場心靈對話。
練紅寧:秦老,您曾3過草地,在長征中還多次負傷。在您看來,長征之所以能取得勝利,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?
秦華禮:人民,人民的支持是力量的源泉和勝利的保證。毛主席說過,長征是宣言書,長征是宣傳隊,長征是播種機。這些工作的對象都是群眾,只有一切為了群眾,一切依靠群眾,才能贏得最廣泛支持。
你把人民放在心里,人民就會把你扛在肩上。當年紅軍到我家鄉(xiāng)時,開糧倉,分土地,我和母親分得20升谷子和好多畝地。我母親由此認定,紅軍是窮苦人的隊伍。為了保衛(wèi)勝利果實,母親送我報名參加了游擊大隊,好多鄉(xiāng)鄰也參加了紅軍。游擊大隊有七八十個人,只有大刀、紅纓槍,主要任務是站崗放哨打土豪。但大家的積極性都特別高,甚至有十二三歲的娃兒來報名,跟在隊伍后面,怎么也不肯離開……常常一天下來,就能擴出一個排的隊伍。
練紅寧:我曾經很疑惑,槍林彈雨中,紅軍傷亡減員很大,哪里來的兵員補充?兩次重走長征路,采訪老紅軍和當?shù)厝罕姡鸢冈絹碓角逦?。正如賀龍元帥在總結紅軍長征的戰(zhàn)斗經歷時所言,國民黨軍隊“靠飛機大炮。我們紅軍靠什么呢?靠群眾。人民群眾擁護我們,我們就能立于不敗之地”。實踐證明,黨領導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贏得了群眾的支持,扎實的群眾工作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愛戴,從而獲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,為紅軍力量的壯大和長征的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。江西瑞金,有10多萬人參加紅軍;湖北紅安,至今留傳著歌謠:“小小紅安,真不簡單,銅鑼一響,四十八萬,男將打仗,女將送飯?!?/p>
秦華禮:紅軍受到群眾愛戴,不僅因為分田分地分糧,還因為作風硬形象好,讓百姓覺得是“自己的隊伍”。紅軍官兵一致,親如兄弟,不僅感動了群眾,還感化了敵人。有一次,我們圍殲國民黨的一支部隊,俘虜了不少人。我們宣傳紅軍的俘虜政策,講明愿意當紅軍的可以留下,不愿意的發(fā)回家路費。幾天后,除了一個團長因家眷和孩子在成都要求回去外,另兩個團長和4個營長都當了紅軍,還有不少士兵也補充到各個連。問他們?yōu)槭裁丛噶粝聛?,他們說,雖然當紅軍生活清苦,可官兵一致,百姓擁護。把敵人變成生死與共的戰(zhàn)友也是紅軍發(fā)展壯大的奇招。
練紅寧:長征時期,黨領導紅軍在國民黨的包圍下,始終處于不斷轉戰(zhàn)、突圍的過程中,途經10多個省和眾多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,遇到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人文環(huán)境差異很大,是卓有成效的群眾工作,使紅軍一次次度過難關。群眾工作對內是嚴明紀律官兵一致,對外則是傾心愛民與群眾建立血肉聯(lián)系。幾十年過去了,我行走在長征路上時,還經常聽群眾津津樂道紅軍愛民故事:紅軍隊伍到達安順場,堅持不住民房,還幫助群眾救火,鄉(xiāng)親們很感動,就幫助紅軍介紹情況,船工們還奮不顧身地幫助“十七勇士”渡過了大渡河,粉碎了敵人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畔的企圖。在長征途中,群眾為紅軍籌款籌糧、送水做飯、掩護傷員、傳送消息等感人事跡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
如今,許多急難險重任務依然是子弟兵沖在前,人民軍隊顯本色,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,子弟兵來了人心定。人民群眾遇到危難的時候,我們的戰(zhàn)士挺身而出、沖鋒在前甚至英勇犧牲,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我們這支革命軍隊的宗旨,這也是人民軍隊持續(xù)贏得人民信任愛戴的根源。
秦華禮:沒有人民的支持,不會有革命的勝利。沒有老百姓的幫助,我這條命也早就不在嘍。1935年,在千佛山戰(zhàn)斗中,我大腿負傷,不能走路,也不能騎馬,只能坐擔架,是老鄉(xiāng)把我送到醫(yī)院。后來部隊要轉移,也是兩個老鄉(xiāng)抬著我跟著部隊走。路過江油的一座大橋時,碰上飛機轟炸,混亂中他們不見了,我以為就要犧牲在那里了,可沒想到飛機一走,他們又回來找到我抬著繼續(xù)走……我92歲和100歲時,兩次重返故里和戰(zhàn)地,除了去看望那些犧牲和故去的戰(zhàn)友外,就是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百姓及他們的后代,人民永遠是我們的父母,我們始終是人民的隊伍。
練紅寧:軍隊打勝仗,人民是靠山。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是勝利之本,沒有老百姓的支持,我們不可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。紅軍在茅臺開倉分鹽保護酒坊,當?shù)厝罕娕醭雒┡_酒,供紅軍將士擦洗傷口、止痛消炎,緩解了當時缺醫(yī)少藥的困難。紅二六軍團有個排30多名戰(zhàn)士夜里睡覺煤炭中毒,群眾弄來了新鮮蘿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,一口一口喂給中毒戰(zhàn)士,才使他們全部蘇醒過來。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。
毛澤東曾經預言,如果國民黨也學紅軍的長途轉移,那是一定會被消滅的,因為他們沒有人民的援助。 陳云在1935年將“正確對待群眾和得到群眾的支持”列為長征取得勝利的3大原因之一:“正是由于我們密切聯(lián)系群眾,所以我們才得到了他們的支持,并得以為紅軍招募到志愿兵。我們隨處可以找到幫助我們搬運輜重的腳夫,到處可以把紅軍戰(zhàn)士安置在老百姓的家中。當我們需要糧食時,老百姓會賣給我們……”從長征出發(fā)時,百姓捐出門板架浮橋,到沂蒙老區(qū)“最后一碗米做軍糧”,再到常香玉捐出飛機等等,我軍的勝利與人民群眾的支持密不可分。
“挽住云河洗天青,閩山閩水物華新。小梅正吐黃金蕊,老榕先掬碧玉心。君馭南風冬亦暖,我臨東海情同深。難得舉城作一慶,愛我人民愛我軍?!贝藭r此刻,重溫習主席的《七律·軍民情》,再次感受到雙擁工作的分量和責任,感受到雙擁工作的潛力和光榮,感受到雙擁工作對打勝仗的巨大意義和深刻影響。
(本報特約記者 倉 曉整理)
(《中國國防報》2016年09月22日 01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