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
當年應葛召棠約請前往南京參加公審大屠殺主犯谷壽夫的葛叔棠(葛召棠四弟)回憶,主審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,成為葛召棠生命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頁。他每次回到家鄉(xiāng)繁昌,都要向鄉(xiāng)人講述這段不尋常的經(jīng)歷。這段真實的故事也成了葛召棠的幾個孩子心頭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。當然,最令葛文德他們幾個兄弟難忘的還有父親葛召棠一手漂亮的書法。新中國成立后,葛召棠攜眷回到蕪湖市環(huán)城西路22號定居。先后在皖南人民法院任民事審判員、皖南科學館館員、安徽省博物館編審。“安徽省博物館”館名匾額最早也是出自葛召棠的手筆。
葛召棠的書風像其做人一樣守正,剛健婀娜,處處中規(guī)入矩,筆下容不得儇薄浮躁。1947年其書法作品入選全國文化名流書畫展覽,與于佑任、郭沫若、徐悲鴻、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同時展出,備受國人推崇。當時江蘇出版的《民國書法史》一書收錄了葛召棠先生的傳略,他還為南京靈谷寺書寫一幅嵌名楹聯(lián):“靈氣所鐘,結為佛締;谷聲響應,遍布法音?!币压蕰ㄔu論家王業(yè)霖在看到葛召棠的書法后著文稱:“四十年后我們再來看葛召棠先生的作品,依然能想見到葛先生那種澄懷定志,變化從心的臨池風采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倘若天假遐年,葛召棠先生必將是吾八皖書壇上的一代大匠宗師?!?刊1996年第5期《書法之友》雜志)50年代他率省考古隊考察論證柯沖宋瓷窯遺址,給省博物館鑒定一批彌足珍貴的古字畫,為國家文博事業(yè)作出一定貢獻。
遺憾的是,命運多舛的葛召棠成了當年極左路線的犧牲品,1958年有關方面以歷史、言論二端定罪,科以15年的重判。所幸的是共產(chǎn)黨英明,實事求是有錯必糾。數(shù)年后,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———撤銷原判,可那時53歲的葛召棠早已于1960年瘐斃獄中,連尸骨都難以尋覓了,連同他的一些書法作品也近乎毀于一旦。慶幸的是經(jīng)其幼子書法篆刻家葛文德多年收集整理,一本《葛召棠葛文德書法篆刻集》今年內即將出版問世。
一塊用中英日文鐫刻著“遇難者300000”的石壁,一顆仰天長嘆、怒目憤狀的巨顱,一面寫著遇難者姓名、帶有刀劈和槍擊痕跡的“哭墻”,還有那墓穴般的遺骨陳列室……幾乎讓每一位走進去的人都感到心靈震撼,仿佛又聽見了30多萬冤魂的呼號——
牢記吧,南京大屠殺悲慘的歷史!